拉贝,德国人。
海正药业,浙江药企。
毫不相干的两个名字,因为疫情,连接在了一起:拉贝后人写信求药,海正4倍寄上。
一场跨越82年的“报恩”,完美诠释了“中国式援助”的精神内核:投桃报李、重情重义。
拉贝是谁?
相信许多人与作者一样,脑海里的首先蹦出来的是:拉贝是谁?为什们他的后人值得中国倾力相助?
这一切还要从1937年战火纷飞的中国说起。
1937年,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“南京大屠杀”。
德国人约翰·拉贝召集了几位正直的国际人士,在南京建立了安全区,拯救了2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。
不仅如此,他写下的《拉贝日记》,被公认为近年来研究《南京大屠杀事件》数量最多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史料。
拉贝先生也被成为"中国的辛德勒"。
尽管拉贝先生是一个纳粹党员,是一个纳粹德国的国民……,纳粹是魔鬼的代名词,可他仍然在最黑暗的地方闪烁着人性光辉。
当时的拉贝,作为西门子驻南京员工,又是德国纳粹党的南京分部负责人,不仅没有参与到那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去,反而主动请缨担任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,成为了无辜的中国人的“保护伞”。
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,不断收容难民,也为他们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场所。
1938年2月,拉贝乘船返回德国,由于发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演讲,受到了德国当局的威胁。
失去工作的拉贝,只能靠变卖家当为生。
到了最后,一家人只能够靠喝汤度日,到了饿死的边缘。
知恩图报的中国人,没有忘记他的恩情,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感谢拉贝。
当年,南京市民募集了一亿元(折合为两千美元)转汇给了拉贝先生。
因当时的德国百废俱兴,随后,南京政府每个月在瑞士采购大批食物,送到拉贝先生寓所,直至1948年4月。
如今,拉贝先生的墓碑,存放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。
梧桐树黄了又绿,绿了又黄。但只会因岁月而荣枯,不再因浩劫而血染。
跨越82年的“报恩”
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国肆虐。
拉贝的孙子,同时也是医生的托马斯·拉贝,向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求援。
信中特别提到:急需法匹拉韦片,拯救自己、家人和他的患者。而这种药,只有中国企业生产。
接到求援后,中国立即安排一家浙江药企。
很快,这批免费赠药就通过国际航班送到了拉贝手上。
这到底是什么药?
答案是,法匹拉韦。
“法匹拉韦”啥来头?
一种新型RNA依赖的RNA聚合酶(RdRp)抑制剂,属于广谱抗流感病毒药物,除流感病毒外,该药还对多种RNA病毒展现出良好的抗病毒作用。
比如埃博拉病毒、沙粒病毒、布尼亚病毒、狂犬病毒等。
“法匹拉韦”能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吗?
海正药业紧急攻关研制的“法维拉韦”,于2月15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,是对新冠肺炎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。
相关研究数据显示,法匹拉韦能够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(NCP)感染的细胞病毒核酸载量,能够有效抑制感染上清中病毒基因组的复制。
如今法匹拉韦在工信部统一调拨下,已驰援海外十多个国家“战疫”一线,用于协助治疗新冠肺炎病毒感染。
一封《感谢信》--抗击疫情“军工厂”
山和山不相遇,人和人要相遇。
在这次感恩救助中,还要感谢一家药企——海正药业的支援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甚至专门给海正发来了感谢信!
《感谢信》级别很高!
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”,这是国务院的机构---中国政府的最高疫情防控平台,而其感谢的对象,仅仅是一家企业。
正是这家浙江药企做了一件事:替中国人报答那场80多年前的恩情,让中国4亿人为之自傲。
感谢信中,有这么一句评价:你们是当之无愧的抗击疫情“军工厂”。
你待我以诚,岂敢相负!
曾经你救我二十几万同胞,现在我知恩图报----中国向拉贝家族加倍赠送的药品,已在第一时间送到了托马斯·拉贝手中。
中国人是个懂得感恩的民族,那些曾在危难时帮助过我们的人,中国人一定不会忘记,一定会进行回报。
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。
与白眼狼相比,谁高尚?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
不管蝲蝲蛄如何叫唤,某些人的“有色眼镜”如何坚硬,来自中国满怀善意的援助将不断前往需要它的地方,为人类早日战胜新冠疫情献出力量。
谢谢打赏

